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二十卷,附录一卷。清邵懿辰撰。邵懿辰(1810-1861),亦作懿臣,字位西,又字惠西,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旋即考取内阁中书,荐升刑部员外郎,在军机处供职,后罢官归乡,致力义理学术,对版本目录十分重视。在京师任官时,曾多方搜购书籍,所藏甚富,案头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部,每遇《四库》书宋元明及清初刻本、钞本者,均“标注”各目之下,以备校勘。死后藏书手稿尽数散失,所幸此目曾借与瑞安项傅林,钞录未还,得免。后为其子所得,作副本数部。光绪二十九年(1903),其孙邵章(约1860-1934)见董氏所藏副本的转写本,有孙诒让、黄绍箕、周星诒、王颂蔚诸名家注记,遂进行整理校订,请缪荃孙(1844-1919)等审阅,以诸家之言作为附录,付梓刊行。这样不仅增加了内容,而且提高了其应用价值,并易名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同时附录邵懿辰所撰《善本书跋及其他》,计八篇。邵章所辑《四库未传本书目》、《东国书目》,其内容为第一册经部四卷十类、第二册史部四卷十五类、第三、四册子部六卷十四类、第五六册集部六卷五类。一般是以此六册二十卷为通行本。该书对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清宣统三年(1911)仁和邵氏家刻本、1959年北京中华书局增订本,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并附书名、作者索引。

猜你喜欢

  • 春秋穀梁传例

    一卷。晋范宁(详见《春秋穀梁注疏》)撰,清王谟辑。范宁是东晋著名经学家,尤精于《穀梁传》,其《春秋穀梁传集解》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志·经籍志》又著录范宁《春秋穀梁传例》一卷。据《春秋穀梁传

  • 易学图说续闻

    一卷。清朝杨方达撰。杨方达作完《易学图说会通》以后又根据己意而成此编。共计三十二条,总的原则不离陈抟之学,其后泛衍及于天文、物理、杂类诸说,都是牵合比附,以使之与《易》相通。《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论语补注

    二卷。清刘开(1781-1821)撰。开字明东,号孟涂,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诸生,从师姚鼐。著有《刘孟涂集》四十四卷,《骈体文》二卷,《诗前集》十卷,《诗后集》二十二卷。是书自序中称:“士病于穷

  • 春秋左传识小录

    二卷。清朱骏声(1788-1858)撰。骏声字丰芑,号允倩,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嘉庆戊寅(1818)举人,扬州府学教授。少年时从著名经学家钱大昕学,研究许慎《说文解字》,对转注、假借二

  • 经德堂全集

    八种,二十六卷。清龙启瑞(详见《尔雅经注集证》)撰。八种中最要者为《尔雅经注》三卷《音释》二卷《集证》三卷,本书有专条介绍,可参阅。《经籍举要》一卷,以义理致用之学为宗举列典籍,所列虽不甚广,然亦可考

  • 匏瓜录

    十卷。清芮长恤(生卒年不详)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岩尹,明亡后更今名,濑北(今江苏溧阳)人。明诸生,清经学家。自明亡后,长恤谢诸生,隐居荒野,幅巾裹发,终身不变。长恤学博而能醇,经史疑义,考证尤精

  • 尚书通典略

    二卷。清杨方达(详见《易经图说会通》)撰。《尚书通典略》专为考辨《尚书》典故而作。其书力主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非为伪作,认为马融、郑玄诸人皆未见真古文《尚书》而仅见汉成帝时张霸所献伪古文《尚书》。

  • 广信府志

    ①二十六卷,首一卷,清连柱等修纂。连柱,满州正白旗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任广信府知府。乾隆四十八年(1783)印成书,分为: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赋役志、学校志、武备志、秩官志、名宦志、选举志

  • 牧津

    四十四卷。明祁承撰。祁承,字尔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参政。为官多年,深知吏治与民生之关系,遂广辑历代循吏事迹,分类编次,成为本书。首列“辑概”一卷,概述

  • 古今医统

    见《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