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学类编六种

小学类编六种

三十六卷,附刻一种一卷。清李祖望(1814-1881)编。祖望字宾嵎,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长于诗文,兼通小学。著有《古韵旁证》十四卷、《说文重考》十六卷、《说文统系表》等,均传于世。《小学类编六种》汇刊了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有影响的部分书籍。惠栋的《读说文记》对《说文》校勘精当详细。钱大昕的《说文答问》见解精辟,段玉裁的《说文解字》精深博辩;只因李祖望家中藏有他们两人的著述,故未列入此编。任大椿的《小学钩沉》、《字林考逸》二书,李祖望本已列入此编,但由于刊刻未就,仅有目录而无书。江声师事惠栋,著《古文尚书考》,集汉儒诸注,旁考他书,见解独精。研究训诂,著《六书说》,并自书刻石,传其学于子兰。姚文田长于《说文》之学,著《说文声系》、《说文校议》。《说文校议》搜罗广博,所证笃实。江沅曾师段玉裁,工诗文,善篆书,精研音韵训诂,尤擅许学。著《说文解字音韵表》十七卷,《说文释例》二卷。《说文释例》说释独精,诸家少见。陈寿祺通经史,工词章,著《五经异义疏证》、《尚书大传笺》、《越语古音证》等书。他的《说文经字考》博采众长,考证颇详。毕沅的《说文解字旧音》成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书辑录唐以前传注家所称的《说文解字》音,所辑按《说文》部次排列,注明所据书名。不过毕氏所辑往往误认俗字为正字,误识较多。因有胡玉搢《说文旧音补注》,以纠其谬。李祖望潜心许氏之学,汇刻此编,对研究《说文解字》实在是一大贡献。《小学类编六种》目录:清惠栋《惠氏读说文记》十五卷,清姚文田《说文校议》十五卷,清钱大昕《说文答问》一卷,清陈寿祺《说文经字考》一卷,清江声《六书说》一卷,清江沅《说文释例》二卷,附编清毕沅《说文旧音》一卷。有清咸丰间江都李氏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重校方言

    十三卷,附《补遗》一卷。清卢文弨校。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年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原名嗣宗。浙江余姚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授翰林

  • 孽海花

    近代曾朴(1872-1935)撰。曾朴字孟朴,又字小木,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中过举,做过京官。戊戌变法后,他办教育,经商,都没有什么成就。1904年创办《小说林》杂志

  • 论语正义

    二十卷。魏何晏等集解(见《论语集解》),宋邢昺疏。邢昺(932-1010)字叔明,北宋经学家。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太平兴国(976-984)初,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后官至礼部尚书。昺博通五经,

  • 繁峙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何才价修,杨笃纂。何才价字价人,安徽霍山县人,出身进士,光绪六年(1880)任繁峙县知县。杨笃详见光绪《山西通志》。其志创于明万历年间知县涂云路,未几版籍散失。康熙初年,知县郭杰尝辑散

  • 方言据

    ①二卷。明魏浚撰。魏浚字苍水,松溪(今福建松溪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尚著《周易古象通》八卷等。《方言据》搜辑言之有据的方俗语词凡二百余条,加以辨析考证。“然

  •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不分卷。近代吴承仕撰。吴承仕(1884-1939)字斋(一作检斋),安徽歙县昌溪人。清末举人,曾应举贡会考,殿试录取一等第一名,分发为大理院主事,辛亥革命后任司法部佥事。受业于章炳麟,专治经学、小学,

  • 春秋三传折中

    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作者认为向来言《春秋》三传的学者往往喜言其异而不言其同,于是调合三传,进行折衰。该书持论多主观臆说,往往依违《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之间,强作调人,见解新奇

  • 三易洞玑

    十六卷。明黄道周(生平详见《易象正》)撰。书名“三易”,是说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和孔子之易。“洞玑”者,玑衡本是测天之器,在此是表以《易》测天而毫无差错。所以此书也就是约天文历数而归之于易。第一卷至第三

  • 正谷堂释篆千字文

    一卷。明洪朱祉(生卒年不详)撰。朱祉字尔藩,号雪楼居士,著有《格古声宗集》。是编依周兴嗣《千字文》汇录古篆,所据之书为《说文》、《汗简》、《印则》、《摭古遗文》、《六书统》,旁及金石文字。其格式是,周

  • 吴县志

    八十卷。曹允源、李根源纂。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别号高黎贡山人,云南腾冲人。嗜学善书。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革命,是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曾任省长、云贵监察使、内阁总理等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