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窗遗稿二种

小窗遗稿二种

十六卷。清张漪撰。张漪,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怀来(今属河北省)人,县学生。张漪所著《春秋经异》、《论语异文集览》二书,大都搜集古书中的异文,及后人的考订汇辑成书。从二书内容可知,张漪治经学有乾嘉学派朴实之风,不过对有的问题的分析还欠缜密。就书的体例而论,存在着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春秋》为孔子所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十二篇,一万七千字,简短隐晦,仅具纲目,并尊之为“经”。于是后世学者对《春秋》多有引申、说解。解《春秋经》者称为“传”。《汉书·艺文志》著录传《春秋》者有五种,即《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并立于学官,进行传授,而《邹氏传》“无师”,《夹氏传》“未有书”。所谓“无师”,即无人传授;所谓“未有书”,是说此书只限于口头相传,没有著成书。《春秋》三传,文字互有异同。宋胡安国又撰《春秋传》,其书元祐间作为科举应试必读之书,并以监本流传。胡安国《春秋传》之经文有取之于三传,也有取之于别本及传闻异辞。张漪之书,广泛收罗三传及胡安国之说,同时又勾取他书异文而成。《论语》一书流传到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古文论语》二十一篇,《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而今独存者仅《鲁论语》,其他二种本子已佚。后世所传之《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历代为之作注的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注疏解经》。另外还有《石经论语》。上述各本与郑本文字相异的地方不少,与东汉桓谭《古论语》文异达四百余字。张漪所撰《论语异文集览》,列举历代古注,参考朱彝尊《经义考》,对《论语》的文字作进一步考证、辨伪。书中渗透着作者的新见解。张氏之书对研治《论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小窗遗稿二种》目录:清张漪述《春秋经异》十二卷,《论语异文集览》四卷。有清嘉庆间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丁吏部文选

    八卷。明丁奉(约1523年前后在世)撰。丁奉,字献之,号南湖,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南湖留稿》、《南湖逸稿》。是集由宣城梅守箕合二稿选

  • 型世奇观

    见《三刻拍案惊奇》。

  • 云巢编

    十卷。宋沈辽(1032-1085)撰。沈辽,字睿达,自号云巢,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辽乃沈遘之弟,与叔沈括并称“三沈”。熙宁初,为西院主簿。辽故受知王安石,安石当政,辽与之议论拂意,罢职。以太常寺

  • 春秋传议

    四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据清李焕章《张蒿庵处士传》,尔岐“著《春秋传议》,未辍而卒”,且此书亦颇有缺略,大约即尔岐未成之稿。明代以来,沿《春秋》诸家中以胡安国《春秋传》影响最大,故尔岐著

  • 陈将军事实

    一卷。清末尹琳基撰。琳基,清末叶山东日照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记陈国瑞将军生平。国瑞在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湖南及直隶诸省与太平军作战,以军功升至总兵,曾于僧格林沁军营做

  • 夏小正疏义

    四卷(附《释音》《异字记》)。清洪震煊(1770-1815)撰。洪震煊,字檆堂,洪颐煊弟、拔贡生,精于经学。是书以传文为主,实事求是,不敢妄改传意,深合疏家体例。依其自序所云,是书“解必衷诸古训,说或

  • 名媛汇诗

    二十卷。明郑文昂编。郑文昂生平未详。闺秀著作,明人喜为编辑。然大抵辗转剿袭,体例略同。此书较《名媛诗归》等书,不过增入杂文。其余皆互相出入,伪误亦复相沿。

  • 绛县志

    ①五卷。清赵士弘修,陈所性纂。赵士弘字毅可,河北永年县人,出身进士,顺治十五年(1658)任绛县知县。按旧志创于明嘉靖三十八邑人吉大来,万历三十三年知县黄维翰曾增修,二本久已失传。此书纂修时,仅得其残

  • 易经讲义

    八卷。清苌仕周撰。苌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此书以程《传》及《本义》为宗,不用象数之说,对于卦变尤力。大旨认为,“凡卦有二体,即有内外上下。有内外上下,即有上下往来

  • 天文须知

    一卷。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撰。傅兰雅以天文书理多深奥,初学难明,特将其中要理摘集成编。首论地球,次论太阳、次论太阴、次论行星、次论彗星、恒星,次略论天文诸器。至若测量推算,则皆略而不详,属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