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明蔡国熙撰。国熙,字号不详。永年(今属河北)人。生卒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曾官苏州府知府,累官至山西提学副使。该书是其官苏州时所作。主要辑录历代太守县令人物事迹。时间自周至元,分二类
一作《泾野先生周易说翼》。三卷。一作五卷。明吕楠(1479-1542)撰。楠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壮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终身以教授为主,与湛若水、邹守益等
二卷。明朝钱棻撰。钱棻字仲芳,浙江嘉善县人。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钱士升子。少承庭训,于《易》尤精。士升尝作《易揆》,此书推衍其未尽之意,以为绪余,故称为“绪言”。首先用八宫各统八卦,作说八篇。
一卷。元赵雍(1289-?)撰。赵雍,字仲穆。赵孟頫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累官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此集诗十七首,词十七首。卷末题延祐元年(1314)春正月寄呈德琏姊丈。后有文徵明跋,称此
四十二卷。清吴广成撰。广成字西斋,青浦人。好为古文辞,中年后尤殚心矢学。是书为编年体,汇集有关西夏的历史材料,起自唐中和元年(881),迄于宋绍定四年(1231),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排比成书。“
无卷数。不著撰人名氏。全书诠解朱熹的《朱子语类》、《朱子文集》,摘录朱熹《语类》、《文集》中有关内容,分“道体”、“天命”两子目而成。
六册。宋汪应辰辑苏东坡书帖。汪应辰(1118-1176),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官端明殿学士,知成都府。汪氏工于笔札,名重天下,刻苏东坡帖于成都西楼,共三十卷,但原刻本已散佚,只剩残帖十卷
二十六卷。明孟称舜(详见《酹江集》十卷残本)编。此集题孟称舜评点、潘可传订正。收元、明人杂剧二十六种,其内容多写爱情故事。风格以“婉丽”者为主,取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意,名为《柳枝集》。其中元
一卷。清卓尔堪撰。尔堪字子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自号宝香山人。康熙间从征耿精忠,为右军前锋。工诗,有《近青堂集》行世。该书记有明一代卓氏忠烈遗事。现存原刻本。
二卷。明唐枢(生卒不详)撰。唐枢,字惟镇,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请明正妖贼李福达罪被斥为民,隆庆初复官。年少就学于湛若水,并深受王守仁“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