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夏县志

江夏县志

①四卷,清马仲骏纂修。马仲骏,字澹庵,河南宜阳人,举人,官江夏知县。江夏县志,明万历以前无可考。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颜文选延邑人郭正域始修,其志不传。清康熙十二年(1673),命直省各修通志,省檄各郡县,马仲骏乃集邑中绅缙,广征博采,遂成新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抄本,分为:卷一星野、方域、沿革、山川、胜迹、城池、津梁、公署、学校、坛庙、寺观、灾祥,卷二侯王、秩官、名宦、选举、岁贡,卷三先贤、孝义、潜德、列女、倦释,卷四田赋、户口、水利、艺文。此志名宦选举等类无改易处,先贤孝义等类,以墨笔钩弋改易,间用朱笔。潜德一门,改易多为涂抹数句或一二行,其改易处,芟其末节,去浮词芜杂、不典之事、散漫无稽之语,删削殆尽,间有增益。此志卷端无序跋凡例,无修志姓氏秩官,但知县至马仲骏止,知是其所修,马仲骏无到任年月可考。志中选举,载至康熙十一年(1672)止。田赋户口,多至顺治末,灾祥至康熙十一年止。此志承万历志之后,未知是否依据旧志类目纂成书,抑或搜采近闻,重新创作。② 二十二卷,清潘宷鼎修,刘宗贤纂。潘宷鼎字宝天,号对汉,江南溧阳人,进士,官江夏知县。江夏县志自马仲骏修纂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刘朝英延教谕张希良续纂。此后四十余年,礼乐兵刑,制多改易,税粮户口,时有变迁。潘寀鼎莅任四年,延邑人刘宗贤等分任纂修。历数月而新志成。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印。据此志凡例称:旧志系以万历郭志、康熙张志为依据,其山川、疆域、土俗、民风、赋役、征徭、古迹、艺文各从其类,仍遵旧志。秩官志,旧志只载县令以下,此志以江夏为附省首邑,建置志中一切县署具备,秩官志中上官名氏,自督抚以下皆详载。此则非通例,为邑志之创建。人物志,分勋德、孝义、文章、隐逸四目,各从其类采纳,间有文行并称著,必连类及之。叙先世则不详陈事实,因有本传,述后世则不言科第,因有选举类。③ 十五卷,首一卷。清陈元京修,汪知松、陈正烈纂。陈元京,直隶易州(今河北易州)人,举人,官江夏知县,旋去职,乾隆五十七年(1792)复任。汪知松,本县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官吏部主事。陈正烈,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升任同知。江夏县志自康熙六十一年(1796)县令藩宷鼎修后,六十余年未曾重修。陈元京莅任三年,延汪知松等人纂辑成书。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印。分纲分目,与潘宷鼎所修大致相同。改兵防为兵制,分人物、勋德、孝义等项,为忠臣、孝子、列女、文苑、行业、流寓、隐逸、方伎,其封藩仍沿旧志,艺文类多至三卷,有关政治、沿革、山川、名胜,固应罗列,无关于国计民生,也借方采访,登载不遗,未免冗滥。此志承潘志之后,其因革增损虽体例未能尽备,但六十余年中的典章文物,也借以存梗概。④ 八卷,首一卷。清于庭桢修,彭崧毓纂。于庭桢,江苏无锡人,副榜,官江夏知县。彭崧毓,本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云南迤西道。江夏附省治,咸丰中城陷再三,图书散失,典籍无存。同治初年,县令恩荣求得乾隆陈志残本,延邑人彭久余任编辑,未及成书恩荣去职,彭久余也离去,继任知县朱荣椿延彭崧毓纂修。以旧志芜杂,不可据为典要,但干戈甫息,文献无征,幸有旧志为底本,搜罗较易。朱荣椿旋也离任,于庭桢继知县事,书乃告成。同治八年(1869)刻印。综观全书,纲举目张,条例秩然不紊,其中删旧志星野、封建二门,艺文只载邑人著述,又附金石搜采,乃前志所未有。自郭志之后,清代邑乘,当推此志为名著。此书尚有光绪七年(1881)增补重印本和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小疏

    一卷。清沈彤(1688-1752)撰。彤字冠云,又作贯云,号果堂,门人私谥文孝先生。吴江(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彤少时家贫,以穷经为事。从何焯游,登张伯行、杨名时门,讲学不缀。其经学根底宏深

  • 史裁

    二十六卷。明吴士奇撰。士奇字无奇,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卿,生卒年不详。该书随意抄录史文,上自《春秋》,下迄《元史》,杂采旧论,间以己意。有陈邦瞻、吴勉学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疏

    六卷。唐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条。《金刚般若罗蜜经义疏》续藏经本作四卷,题名为胡吉藏法师撰,前有序一篇。卷一为玄义,有十重,即:一序说经意,二明部傥多少,三辨开合,四明前后,五辨经宗

  • 指南方

    见《史载之方》。

  • 檆溪居士集

    十二卷。宋刘才邵(?-1155)撰。刘才邵,字美中,号檆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大观二年(1108)以上舍起家,为赣、汝二州教授。宣和二年又中宏词科,累迁校书郎。以养亲归家居十年。绍兴初,

  • 毛诗正韵

    四卷。清丁以此(1846-1921)撰。以此字竹筠,山东日照县人。年十八从许翰学,专攻音韵训诂。三十一岁始治毛诗,以古音读毛诗,教授子弟。著有《毛诗正韵》,《韵例》。是书参考王念孙、孔广森二家之说,将

  • 徐孝穆集笺注

    六卷。南朝陈徐陵(507-583)撰。清吴兆宜(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

  • 客问

    一卷。明黄省曾(详见《西洋朝贡典录》条)撰。此书共一卷,十五则,体例采取客问己答的形式,篇幅较短。书中内容有牵强附会和错误之处,如“论解州盐池”条以及论“月星不借日光”等条。其论人事诸条,大多为愤时嫉

  • 春秋地理考实

    四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前三卷为考辨《春秋》经传之地理,第四卷则是为《春秋传说汇纂》一书中之《王朝列国兴废说》的地理考证加注。此书按经传秩序,对山、川、国、邑地名随文加以辨析,且只

  • 亶爰子诗集

    二卷。明江晖撰。江晖,字景孚,仁和(今浙江杭县)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谏南巡,杖关下。出为广德知州,召授编修,进修撰,迁河南按察佥事。事迹具详《(康熙)仁和县志》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