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

二十二卷,南宋陈振孙撰。陈振孙(约1186-约1262),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今属浙江)人,一说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著名目录学家。宁宗、理宗之际,历溧水、绍兴、鄞县教授,台州知州,嘉兴知府等。淳珰四年(1244),除国子司业。后官至侍郎,以宝章阁待制致仕。藏书最多,传录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经近二十年的辛勤努力,编成“书录解题”,因其所居号“直斋”,故名其书《直斋书录解题》。原本五十六卷,分经、史、子、集四录,故书名中称“书录”。全书共分五十三类,在两宋官修书目基础上调整增补了门类。经录十类: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语孟类、谶纬类、经解类、小学类。史录十六类:正史类、别史类、编年类、起居注类、诏令类、伪史类、杂史类、典故类、职官类、礼注类、时令类、传记类、法令类、谱牒类、目录类、地理类。子录二十类:儒家类、道家类、法家类、名家类、墨家类、纵横家类、农家类、杂家类、小说家类、神仙类、释氏类、兵书类、历象类、阴阳家类、卜筮类、形法类、医书类、音乐类、杂艺术、类书类。集录七类: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歌词类、章奏类、文史类。该书没有大序,只有八个类目有小序,用以说明类目的增创和内容的变化。“语孟类”小序,叙其增创之由。“小学类”小序,重新确定该类目著录范围为“文字训诂”,论书法者“列于杂艺类”。“起居注类”小序,重新确定该类目“与实录共为一类,而别出诏令”。“时令类”小序,叙这一类自“子部农家类”列之“史部”的原因。“阴阳家类”小序,叙恢复这一类目之由,“以时日、禄命、遁甲等备阴阳一家之阙”。“音乐类”小序,以“古乐已不复有书”,汉唐以来的乐府、教坊、琵琶、羯鼓之类著述,不应列于经录,故“著于子录杂艺之前”。“诗集类”小序、“章奏类”小序,都叙其别为一类,是因其有单行本即“独行者”。每书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姓名及官称、成书及内容起止、重要序跋摘录等,间有史书考订,谓之“解题”。该书著录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过南宋官修《中兴馆阁书目》所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题”的参考使用价值,也较《中兴馆阁书目》为优。私人藏书目录在数量、质量方面同时超越官修目录,该书是其转折点。从此,官修目录改记藏书为只记本朝著述,随之兴起补各朝著述的热潮。《直斋书录解题》原本五十六卷,相传明代毛晋有半部南宋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有李盛铎旧藏传抄宋兰挥旧藏本,存二十卷。北京图书馆藏有元抄本,仅四卷(卷四七至卷五〇)。清代四库馆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为二十二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为今之通行本。乾隆四十三年(1704),卢文弨以四库馆本为基础,校以“元本”残卷两种,并“据之定为五十六卷”,恢复原先次第,名以《新订直斋书录解题》,被称为卢校本,稿藏上海图书馆(缺卷八至卷一六)。南京图书馆藏丁丙跋卢校本,青海师范学院藏缪荃孙批校本,北京图书馆藏傅增湘录卢校跋本,均为善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以“聚珍版”为底本,元抄本及卢校本为主要校本,并附有关该书的评论及作者的事迹,为目前最为实用的一个本子。

猜你喜欢

  • 春秋精义

    四卷。卷首一卷。清黄淦(详见《易经旁训增订精义》)撰。作者潜心经义,撰有《七经精义》,该书即其中的一种。卷首列有《总论》。按《春秋》十二侔公的顺序,有所心得,就分别条说,不录经文,也不别标篇目。大抵上

  • 文选旁证

    四十六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清文学家,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也能诗,著作颇多。有《制义丛话》、《楹联丛

  • 左氏新语

    二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该书对《左传》之文进行割截题评,用评点时文的方法,点论去取。作者不喜《左传》,认为《左传》之文“无长风扶摇万里之势,有翩翩游冶顾影自爱之词”(卷首题辞),说《左传》

  • 耒边词

    二卷。清李符(1639-1689)撰。李符原名符远,字分虎,号耕客、桃乡,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年少有才,与兄绳远、良年并有诗名,时称“浙西三李”。曾与朱彝尊等结为诗社。深得曹溶赏识,因而得以阅读曹溶

  • 关帝纪定本

    四卷。明戴光启、邵潜同编。光启字方廷。潜字潜夫,皆江都(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关帝即三国刘蜀大将关羽,有关他的事迹,元明间,胡琦、吴浚、吕楠、胡三省诸人皆曾各纂辑成书,戴光启、邵潜二人有感于诸

  • 宝甓斋札记

    一卷。清赵坦撰。坦有《春秋异文笺》,已著录。此书未见别种刊本。观其“札记”之名,疑书中内容本不限于经部,阮元编辑经解时,摘录其说经的内容辑成此书。中间时引程瑶田、丁杰、董丰垣诸人之说,文下间有戚学标、

  • 牍隽

    四卷。清萧士琦(生卒年不详)纂辑。萧士琦,字季公,泰和人,明末贡生。所选为自汉至宋的书信。分为三十二门。卷首有其子萧伯升所记缘起,为便于把历代书信的主旨,以达清省之目的,故所录书信往往仅摘一、二句,而

  • 大誓答问

    一卷。清龚自珍(1792-1841年)撰。龚自珍定玺玉,又字璱人,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龚自珍为清代后期的思想家、文

  • 历代车战叙略

    一卷。清张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阳城(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浙江巡抚。考此书所载,皆本于宋代章如愚《山堂考索》后集“兵制”所载之文,稍加增益,汇成一书而已,而“别

  • 东轩集选

    一卷。《补遗》三卷。明聂大年(1402-1455)撰。大年为明代文学家。字寿卿。临川(今属江西)人。宣德末由经明行修荐授仁和县学训导,改常州府学,再升仁和教谕。景泰六年(1455)朝廷有史事,征其入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