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释地

群经释地

一卷。清戴清(详见《四书典故考辨》)撰。本书原为十卷,刘文淇所作《戴清传》,载有戴清自序,说有《书经》、《诗经》、《周礼》、《礼记》各一卷,《春秋三传》三卷,《尔雅》、《论语》、《孟子》各一卷。现传抄本没有这一序言,刻本则有。刘文淇为戴清《四书典故考辨》作序,也称其有“《群经释地》十卷稿藏于家,未能付梓,谨于二书中,各择数条,编为两卷”,以后的刻本就是刘文淇编定之本。本书计有《书》十一条、《诗》八条、《周礼》二条、《礼记》二条、《春秋三传》五十五条、《尔雅》四条、《论语》一条、《孟子》一条,对于旧说,颇有订正,而且都以当时地名解释,比较便于检览。书中最确当的,如“东山”条,《集传》只泛说“东山”是所征之地,戴清援引《史记·吴起传》:“殷纣之国,左太行,右孟门”,而河北之山,以太行最大,秦汉以来,说山东、山西,均指太行山。周师从西向东,因此说“东山”。“鬼侯”条,《集说》认为是鬼方,戴清认为孔疏所引《周本纪》作“九侯”,“九”与“鬼”声音相近,徐广《史记注》:“邺县有鬼侯城”,而邺县故城在当时临漳县西四十里,所以《集说》认为是鬼方,不对。“阳侯缪侯”条,孔疏认为是两个君王的谥号,戴清根据《春秋·闵二年》“齐人迁阳”,《后汉书》注:“在阳都,今沂州府沂水县南有故城”,又根据段玉裁说,缪侯就是《淮南泛论训》中的蓼侯,而高诱注:“蓼,偃姓,国则其地当在庐江。”确定这二者为地名。“平畤”条,杜注只说“平畤”是周邑,戴清根据《说文》“天地五帝所基址日畤”,颜注《汉书·郊祀志》:“祠之必于高山下畤,命曰畤”,认为此邑一定近于周王室郊祭天的地方,当在洛阳县境。“有穷”条,《水经注》“鬲县故有穷国”,汉代鬲县故城,在当时济南府德州北,阎百诗驳称,鬲县古有鬲氏之地,有穷氏不应并域而居。戴清根据《水经注》“有穷水,源出安丰县穷谷,北流注于淮”,而安丰故城在当时颍州府霍丘县西南,穷水在县西,认为有穷之国,尚属有据可寻。其他条征实大多如此。只是开篇“十二州”条,孔《传》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蔡《传》加以因袭,戴清又根据蔡《传》而定其州域,颇感未妥。顾炎武说幽、并、营在九州之外,近人有说《尧典肇》“十有二州”之文,是王莽时刘歆等人窜入,都不为无见。戴清对此未曾深加考证。有传抄本,咸丰元年刘文淇刊本,《戴静斋先生遗书》本。

猜你喜欢

  • 佩文韵溯原

    五卷。清刘家镇撰,其子齐昂校。家镇字奂为,福州人。其自序略云:诗家以押韵奇险相尚,于《广韵》《集韵》等书挈音韵之总要者,往往置而不观。我圣祖仁皇帝御定《音韵阐微》,集韵学之大成,洋洋盛典,但其书罕传,

  • 春秋传礼证

    十卷。清朱大韶撰。大韶字仲钧,号虞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庆己卯举人,官江宁县教谕。著有《实事求是斋经义》、《春秋传礼证》等。《春秋》三传,经师各有授受,异议颇多。特别是三传说礼,莫衰一是,注疏之

  • 吟香室诗草

    二卷。《续刻》一卷。清杨蕴辉(生卒年不详)撰。杨蕴辉,字静贞,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在王缙序中题系出名门,为梁溪杨罗裳先生女孙,幼承家学工诗善画。是书有谢章铤、许振祎、廖廷相、潘衍桐、王缙、张百熙之序

  • 毛诗周韵诵法

    十卷。清汪灼(生卒年不详)撰。灼字渔村,安徽歙(今安徽省歙县)人。生平事迹无考。是书自序云:古今多韵书,名为韵,实为类音。凡字一出顿住曰音,字终而音袅袅有所归曰韵,故周德清《中原十九韵》可称说诗韵之始

  • 仪礼正义

    四十卷。清胡培翚(1782-1849)撰。培翚字载屏,一字竹村,安徽绩溪县(今安徽省东南部)人。嘉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户部主事。道光中假照案发,司员疏于检查监督者数十人,只有培翚及蔡绍江没有贪赃黩职

  • 考工记车制图解

    二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一字伯梁,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仪征(今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历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著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学海堂经解》、《

  •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一卷。毛扆编。毛扆(1640-1713),字斧季,江苏常熟人。酷爱藏书,是著名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第五子,幼聆父训,承家学遗风,亦擅校勘。因拟售书于吴江潘耒(1646-1708)而撰此书目,后转售泰

  • 过云楼法帖

    八卷。清顾文彬辑。光绪九年(1883)刻成。所收从唐代智永至明代董其昌。智永《千字文》为董其昌所藏,后归冯伯衡。缺“龙师火帝”以上数行。与薛绍彭西安刻本不同,其书气韵古质,非唐后人笔。古书迹失名者多,

  • 别本攻媿文集

    三十二卷。诗集十卷。宋楼钥(1137-1213)撰。楼钥,字大防,号攻愧主人。鄞县(今属浙江)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累官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温州。其所撰《攻媿集》,原集一百二十卷,至清稍有阙佚,

  • 四书释文

    不分卷。是书首有王赓言序,称出何义门焯手订,而复以己意为之增补。其书依《朱子章句集注》只于一章的主脑、一节的关键、一句的虚实轻重以及每句的层次,一一以符号标记。自以为授成童者读之,可尽将诸讲义置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