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清汤用中撰。汤用中字芷卿,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从该书卷二内容可知他是赵翼的外孙。该书为笔记小说,仿《阅微草堂笔记》笔法,分条记事,涉及名人轶事、乡里传
即《民文大纪》。
八十卷。清曹振镛等奉敕撰。是书专记平定张格尔叛乱。卷首列清宣宗诗六首,次列张格尔叛乱缘起,是书将有关平定张格尔叛乱的谕旨、奏折,按年月排比,自命将兴师、告功庆成,备述始末。是书成后,有自刊本行世。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1558-1632)撰。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极,别号虬庵居士、平涵居士,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人。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因与魏忠贤相忤,休致还家,著有《皇明史概》、《大政记》、
十卷。清侯元棐修,王振孙等纂。侯元棐,赐进士文林郎,知德清县事。《德清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卷一至卷二为舆地考,列目十三。卷三宫室考,列目十一。卷四食货考,列目八。法制考,列目五。卷五职官
十卷。明蔡云程(约1543前后在世)撰。蔡云程,字亨之,浙江临海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鹤田草堂集》。是集为蔡云程诗文集。凡十卷,其中文七卷,诗三卷。云程当王(世
十卷。清沈绍勋撰。沈绍勋字竹祁,钱塘人。此书前有章太炎序,谓其治易聚诸家说解至二千种,凡所采择,上取汉儒之象数,中采宋儒之图书,下及明清诸儒之精意及古今传注。旨在打破汉宋门户之见。书中采用象数义理相结
四卷。清高宗敕蒋溥等辑,即《三希堂法帖》续帖,成于乾隆二十年。《三希堂法帖》刻成后,又将所得之唐宋人墨迹汇编为四卷,款式等与《三希堂法帖》相同。但其中失于精鉴者亦多。如第一卷中第一帖为褚遂良临王献之的
八卷。清陈延焯(1853-1892)撰。陈廷焯,原名世焜,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陈廷焯年少为诗,独宗杜甫。三十岁始从其乡人庄棫学词,初习浙派,后改从常州派。但他又不拘泥于常州
见《品花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