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三十卷,清王夫之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明崇桢举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明亡,王夫之在衡山举兵抗清,战败后退到广东肇庆,任南明桂王府行人司行人。后又到桂林投奔瞿式耜,在式耜遇难后隐遁深山,刻苦研究四十年。王夫之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都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王夫之论学,以汉儒为门户,宋五子为堂奥,尤神契张载的学说。所著《船山全集》共三百二十四卷。《读通鉴论》取《通鉴》中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原始要终,通贯晓析,邪正心迹,皆罗罗指掌。但书中不免亦有空言苛论之处,大概是作者生于明末,见人才败坏,宗社颠覆,所以寄悲愤而发此论,读书者当心知其意也。此书见船山遗书本。

猜你喜欢

  • 一庵遗集

    二卷。明王栋(生卒年不详)撰。王栋字隆吉,号一庵,泰州(今属江苏)人。嘉靖(1522-1566)中,由岁贡生补江西南城训导,又迁为深州学正,终生以讲学为业。他为王艮从弟,故得其传。此书上卷谓《会语正集

  • 渑水燕谈录

    十卷。宋王辟之撰,生卒年不详。王辟之字圣涂,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宋仁宗治平四年中进士,此后做了三十多年的县官、州官。至绍圣四年告老还乡,隐居渑水(河名),与贤士大夫喝酒、谈天,其它事迹不详。此书作者

  • 周易麈谈

    无卷数。无撰人名氏。朱彝尊《经义考》记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可能就是此书。孙应龙字海门,浙江余杭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隰州知州。其书多引先儒语录,排比成文,或标曰“注”,或标曰“

  • 苍崖子

    无卷数。明朱健(生卒年不详)撰。朱健字子强,进贤(今属江西省)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授邵武推官,坐冤诬死。朱健博文强记,与其弟给事中朱徽,晨夕淬励,期以著作名当世。“时人尝以二朱比之宋之轼、辙

  • 史通会要

    三卷,明陆深撰。陆深(1477-1544年);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六年(1537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

  • 采薇集

    四卷。《幽贞集》二卷,《邕集》六卷。明董传策(1530-1579)撰。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抱一山人。上海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因劾严嵩稔恶误国之罪,严嵩下其狱,严刑拷打。恰逢地震而得宥

  • 宁阳县续志

    二十四卷。清高升荣修,黄恩彤纂。高荣升,山西平阳人,出身监生,光绪元年(1875)任宁阳知县。黄恩彤,历任广东巡抚。高升荣在其序中曰:“旧志初修于康熙,二修于乾隆,迨咸丰初邑侯清苑陈公复延请里居绅儒黄

  • 左传分国纪事本末

    十六卷。清张问达(详见《易经辨疑》)撰。此本为传抄本,共十六卷,大体上仿宋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体例,将《左传》之文,分国类聚,每事为一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事件的始末。首为《周天王传》,以下依次为

  • 使臣碧血录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述明季左懋第奉使北上不屈之事。现有《鲁春秋》附刊本。

  • 万氏家钞方

    见《万氏家钞济世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