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藏

道藏

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无编辑者姓名。道家经典之汇集,始于六朝,汇辑成“藏”,则在唐代开元中。藏经刊印始于宋徽宗年间的《万寿道藏》,后来金元各藏均以此为蓝本。明代《正统道藏》一千四百二十六种,五千三百零五卷,《万历续道藏》五十种,一百八十卷,共收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即现在的通行本。全书分正续两部分,前部分分类较细,有“洞真部”(包括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篆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表奏类)“洞玄部”(以下小类从略)、“洞神部”、“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乙部”。《道藏》收书内容十分庞杂,这是由于道教形成与尊崇人物的复杂性影响之结果。道教形成于东汉,由于奉老子为教主,所以可说植根于春秋道家学派;道家又称说黄帝,因此有关黄帝的著作及黄老学派著作均收录为道书,包括道家诸子著作及注本、号称黄帝撰著的许多哲理、兵家、医家著述以及道教教义、符篆、仙传、山志等大量文献。其收书驳杂,虽受到历代批评,但其特点不容忽视,第一收书多而全,确为道教著作之大全,第二,所收教外古籍多“儒书古本”(钱大昕语),可以利用校勘、辑佚古籍。有些著作还有其它方面的价值,如《长春真人西游记》是有关我国西北地理的重要著作,炼丹类著作又为研究中国化学史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炼气修真类又存有生理体育等史料。有明正统中刊续万历中刊本,民国十二年至十五年(1923——1926)上海商务印馆据明正统本续万历本影印。1957年至1977年,台湾中华道教会用影印本重印,并增辑明清以来散佚道书十五种。198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三十六册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关于创立戒坛图经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书,道宣作于乾封二年(667)。这一年二月八日在长安南郊净业寺创筑戒坛,道宣特别重视这件事,便撰写此书以示纪念。此书共

  • 昌谷集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790-816)撰。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

  • 吕忠穆公遗事

    一卷。作者不详。记宋吕颐浩事迹。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谥忠穆,高宗朝宰相。本书每条必曰“公于某事”云云。当为其后人所述。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

  • 春秋四传私考

    十三卷。明徐浦撰。徐浦字伯源,号台石,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靖进士,官弋阳令。擢给事中。累至广西佥事。该书考订《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胡安国《春秋传》的异同,断以己意。议论较为平允。但就事

  • 素问释义

    十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撰。张琦字翰风,号宛邻,阳湖(今属江苏)人。嘉庆年间举人,官山东馆陶县知县。著有《本草述录》、《张氏医集》等书。张氏颇重视《素问》,但唐朝王冰《素问注》移易篇次,多所窜改,宋

  • 考槃余事

    四卷。明屠隆(1542-1605)撰。屠隆字长卿,又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鄞县(今属浙江人)。万历进士,曾官颍上知县和青浦知县,后迁礼部主事。罢官回乡后,卖文为生,以至终。屠隆学识渊博,志趣广泛,

  • 顺昌县志

    ①六卷,清郭锳修,黄宣等纂。郭锳,字子铎,康熙四十六年(1707)任顺昌县知县。黄宣,邑人。按顺昌县志,明正德以前无考。正德十二年,邑令碧溪人马性鲁修成志乘一部。万历四年邑令临川人舒俸再修。郭锳任县令

  • 伤寒微旨论

    二卷。宋韩祗和(生卒年不详》撰。韩祗和,北宋哲宗时淇川(今属河南)人,精医学,对伤寒一门尤有造诣。此书成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宋史·艺文志》不载。原书早已亡佚,只散见于《永乐大典》各卷中。《四

  • 鶡冠子

    三卷。作者不详。据《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说《鶡冠子》一书内容广博,思想宏富。在《天则篇》、《王铁篇》中,阐述的是黄老思想;在《学问篇》、《度万篇》中,说得是道、法两家之见;在《赵武灵王》、《世兵》等篇

  • 芙蓉馆集

    二卷。明杨一葵(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杨一葵,字翘卿,福建漳浦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著有《芙蓉馆集》。是集凡诗一卷,,文一卷。其诗格颇清,文则多应酬之作。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