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遍身疼痛

产后遍身疼痛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运行无力,致血留滞于经络肌肉之间;恶露过少,瘀血停留,败血入于关节之中;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袭之,流注筋脉所致。气血运行不畅者,兼见骨节不利,筋脉拘急,治宜养血活血为主,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败血入于关节者,以手按之,局部疼痛益甚,兼见恶露甚少,血色紫黑,治宜活血化瘀,方用四物汤加秦艽桃仁没药红花;风寒外袭者,症见遇冷则痛甚,得热则痛减,兼见头痛发热,恶寒,肢体疼痛,治宜养血祛风,方用趁痛散(当归肉桂白术黄芪独活牛膝生姜、炙甘草薤白、寄生)。

猜你喜欢

  • 咳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咳嗽,故名。篇中就咳嗽的成因、分类、症状、病理传变及针治大法等分别进行了讨论。并着重指出咳虽属肺,而五脏六腑之病,又皆能令人作咳,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咳论篇》中还列举了

  • 黄钟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 费长房

    【介绍】:东汉时巫医。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后汉书》有其传记。

  • 真珠母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 上搭手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背上部肺俞穴处,手由上可搭着者。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上鼠疽、肩后疽、左右串。证治见有头疽。

  • 吴嗣昌

    【介绍】:明代医家。字懋先。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医出身,明代初年(十四世纪中叶)疾疫流行,他救活多人。著有《伤寒正宗》、《医学慧业》,已佚。

  • 附阳

    【介绍】:见跗阳条。

  • 邪留三焦

    ①指温病中温邪挟痰湿,或湿热之邪滞留三焦气分。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邪留三焦,则气机受阻,水湿不得正常通调而滞

  • 痘疮见形

    又名见点、放点、见苗。为痘疮将现的迹象。小儿出痘,一般发热三日后见点,热势较缓,皮肤上即见淡红色的痘疹,光泽稀落深藏于皮肤内,摸之有坚实感。《医宗金鉴》分顺、逆、险三证。①发热三日见点,热减身和,不渴

  • 病藕包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臑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