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促

气促

证名。呼吸短促。多属虚证。《罗氏会约医镜》卷九:“促者,即经之所谓短气者也。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劳动则甚,此肾经气虚也。盖肾为气之根,主精髓而在下焦,若真阴亏损,则精不化气,下不上交而为促,治宜补之,温之。”亦有因外邪、水饮等所致者。《类证治裁·喘症》谓呼吸促而不能续,似喘而无痰声,其证有二:一属支饮,症见短气有微饮,治宜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方。一属气虚,症见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汤茯苓黄芪;腹中气不转者,倍甘草肺气短促,倍人参,加白芍。若失血阴火上乘,短气不足以息,或肾虚发热唾痰者,生脉散当归、黄芪、生地。参见短气、外感短气内伤短气真元耗损喘条。

猜你喜欢

  • 明目流气饮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二方。苍术一两,草决明七钱半,大黄、川芎、细辛、牛蒡子、菊花、防风、白蒺藜、荆芥穗、玄参、蔓荆子、木贼、栀子、黄芩、甘草各五钱。为末,水煎服。治阳明热多,大便实,赤脉成翳

  • 吕心斋

    【介绍】:见吕田条。

  • 惜分阴轩医案

    书名。4卷。周镇撰。刊于1916年,不分类。作者于复杂病证中,善于治疗虚体挟实之证,治法近于叶天士一派。在临证中能随证变通,化裁治方以切合病机。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收妇科、五官、伤科等,内容较为丰富

  • 追虚逐实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指用灸法治阴虚内热证的错误方法,导致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后世引作批评医者滥用补泻之语。

  • 野蒿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年蓬之别名,详该条。

  • 累属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 妊娠谵语

    病证名。亦名胎前谵语。《张氏医通》卷十:“妊娠谵语,为藏府热极之候,急宜童便时时灌之。不应,用生地黄黄连散清其血中之火,庶胎得安。脉实者,加酒大黄下之,下迟则伤胎也。”

  • 南通蛇药

    即季德胜蛇药,见该条。

  • 小儿身热吐泻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本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常伴有腹满不进饮食、嗜睡、烦躁、口热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 白苔如积粉舌

    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的舌象。为秽湿内阻,热邪遏伏之候。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见《外感温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