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妊娠期不时胎动下坠,腰痠腹痛,或兼见阴道少量流血。多由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等因,致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气虚者,兼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用举元煎(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加阿胶;血虚者,兼见面色淡黄、神疲乏力。宜补血安胎,用胎元饮(人参、当归杜仲、芍药、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两腿痠软,尿频,宜固肾安胎,用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血热者,兼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安,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保阴煎(生地、熟地、芍药、山药、续断、黄芩、甘草);外伤者,于外伤后突然胎动下坠,腰痠小腹胀痛,宜补气养血安胎,用胶艾四物汤加减。

猜你喜欢

  • 口苦

    指口内有苦味的感觉。多由热蒸胆汁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

  • 倪凤宾

    【介绍】:见倪枝维条。

  • 阳明经病

    亦称阳明经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

  • 骈(pián 楩)产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 蔻壳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 老母虫

    见《四川中药志》。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 来甦丹

    《普济本事方》卷九方。雄黄、雌黄、砒石各等分。为粗末,瓷罐收盛,上覆盖新瓷盏,赤石脂水调泥合缝,候干透以炭火加热,盏内盛清水半盏,水耗再添,自早至晚后住火,经一夜,取盏底药研细,枣肉或蒸饼为丸,麻子大

  • 脾胀

    病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脾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医醇賸义·胀》:“脾为湿土而主四肢,寒气乘之,则土德衰而真阳不运,故善哕而肢体疲重,夜卧不安也。当抉土渗湿,兼解寒邪,

  • 趺阳

    ①经穴别名。《类经图翼》:“冲阳,一名会原,即仲景所谓趺阳也。”后有以趺阳作冲阳之别名者。见冲阳条。②即趺阳脉。《伤寒论·序》:“人迎趺阳,三部不参。”详趺阳脉条。

  • 夏枯球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即夏枯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