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实不安

胎实不安

病证名。指因邪气盛实所致的胎动不安。《叶氏女科证治》卷二:“胎实而不安者,惟其素本不虚,而或多郁滞者有之,治宜开之导之,若呕吐不止者,参橘汤(人参陈皮、麦冬、白术厚朴茯苓、炙甘草淡竹叶、姜),停痰加枳壳半夏食滞胀满者,小和中饮(陈皮、茯苓、厚朴、山楂扁豆、甘草、姜);呕吐加半夏,胀加砂仁;肝气滞逆胀满者,解肝煎(陈皮、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白芍、砂仁、姜);怒动肝火者,化肝煎(青皮、陈皮、白芍、丹皮栀子泽泻贝母);脾肺气滞上攻作痛者,紫苏饮(大腹皮川芎、白芍、陈皮、苏叶、当归、人参、甘草、姜、葱白);气滞兼痰者,四七汤(半夏、茯苓、苏叶、厚朴、姜);气滞兼火者,枳壳汤(枳壳、黄芩、白术)气滞加陈皮、茯苓。

猜你喜欢

  • 脾虚发黄

    病证名。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幼幼集成》:“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黄重者利湿清热,用茵陈五苓散;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宜补脾健胃

  • 斫郎

    出《说文解字注》。为螳螂之别名。详该条。

  • 恶疮

    病名。又名久恶疮、恶毒疮、顽疮。①《刘涓子鬼遗方》卷五载“治头疮恶疮骨疽等牛屎熏方”,是指一般顽固的外疡。②《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生身体……疮痒痛焮肿而疮多汁,身体壮热,谓之恶疮也。”泛指脓液

  • 尿血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名溺血,溲血。指血从尿道排出而无疼痛者。《医学心悟》卷三:“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杂病源流

  • 丫毒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 奇经纳卦法

    即灵龟八法。详该条。

  • 正黄疸

    病名。《症因脉治》卷三:“正黄疸之症:食已即饥,遍身俱黄,小便或赤或不利,憎寒壮热,身体如肿。”多由脏腑积热,并于脾胃之间,外因风湿相搏,闭郁腠理,湿热熏蒸,盦而成黄。如见表证脉浮,可用汗解,桂枝黄芪

  • 胎寒胃冷啼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指婴儿面白唇青,时时啼叫的证候。由于母妊娠之时,寒温失理,取凉饮冷,冷气停滞,触入胞中,致婴儿出生之后,冷伏脾胃所致。治宜温中止痛。用理中汤。

  • 五皮丸

    见《中药制剂手册》。陈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各75克,干姜皮37.5克。以水煎大腹皮取汁,余为末和小丸,每服9克,日二次。功能消胀利水,理脾祛湿。治脾湿胃热,痞满腹胀,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本方由《

  • 野苦荬

    见《广州植物志》。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