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痢

血痢

亦称赤痢。指痢下多血或下纯血者。多由热毒乘血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血痢者,热毒折于血,入大肠故也。”临床上有血鲜、血黯,属热属寒之分。《秘传证治要诀·痢》以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正气散加黑豆,五苓散木香、粟米,下黄连丸,或黄连阿胶丸、茶梅园、白头翁汤;若血色黯如瘀,服冷药所下愈多,次数愈频者,当作冷痢,宜理中汤,或四君子汤加肉豆蔻、木香。《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血色如猪肝,如紫草,如苋菜汁者,非炮姜不治,理中汤去参,加肉桂、木香、肉果乌梅。”《时方妙用·痢》:“下奔鲜血,口渴便短,里急后重,脉盛者,为火证,宜白头翁汤。一日二服。虚人及产后加阿胶甘草。亦有下鲜血而非火证者。若血带黯而成块者,属热者少,属寒者多,俱宜从脉证细辨之。若口中和,脉细,小便长,手足冷者属虚寒无疑,宜以理中汤加灶心土八钱主之,下血多者,宜间服黄土汤。”《医门法律·痢疾门》:“下血者,宜凉血活血,当归黄芩桃仁之类。风邪下陷者,宜升提之。湿热伤血者,宜行湿清热。下坠异常,积中有紫黑血,而且痛甚者,此为死血,用桃仁、滑石行之。血痢久不愈者,属阳虚阴脱,用八珍汤加升举之药。甚有阵阵自下,手足厥冷,脉渐微缩,此为元气欲绝,急灸气海穴,用附子理中汤。……久痢血,脉沉弱,诸药不效,以十全大补汤。”《医学传灯》卷下:“血痢者,纯红散血,不与粪杂,故为血痢。……此因饮食伤脾,中州郁结,不能摄血,所以血从大孔而下,亦用芩芍调中汤。若脉来细数,胸中如故者,宜用柴胡四物汤加地榆、乌梅之类。”参痢疾、赤痢、赤白痢条。本病可见于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细菌性痢疾等疾患。

猜你喜欢

  • 红丝瘤

    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二。即胎瘤。详该条。

  • 惯堕胎

    见黄体端《女科秘方》。即滑胎。详该条。

  • 肉腠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

  • 本草纲目必读

    药物学著作。24册,不分卷。清·林起龙撰。刊于1667年。本书取材于《本草纲目》。选出“日用切要,求而可得”的药物600余种,去其释名、集解诸例,只存气味、主治、发明、附方四项,删去重出内容,文字较为

  • 津液

    ①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作用而化生的营养物质。在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脉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并提,但二者在性质、分布和功用方面,均有不同之处。各详该条。②泛指一切体

  • 胕肿

    ①胕通肤。指全身浮肿。《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②指足面浮肿。《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条。

  • 俞鼠

    名词。出《玄女经》。亦名臭鼠。即阴蒂。

  • 修内丹法秘诀

    气功功法。是一套在胎息基础上加以引导,“还精补脑”的静功之法。见于《上洞心丹经诀》。

  • 黄尖红根舌

    舌前半部黄苔、后半部分舌质红色。若舌尖黄苔较少,为热邪初传胃腑;亦有表证未尽者。若舌苔黄较多,红根较少,多为湿热之候,常见于瘟疫初起(见《伤寒舌鉴》)。前者以清胃热为大法,后者宜清热化湿。

  • 肺经燥痰

    痰证之一。即燥痰。见《不居集》卷十七。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