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①《幼科发挥》卷三方。木香、人参、黄芪、当归、桔梗、三棱、莪术、鳖甲、绿矾、枳实、使君子、川楝根皮、诃子、干蟾各七钱五分,黄连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米饮送下。治小儿腹中有癖
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喉症全科紫珍集》。指感受阴寒毒邪所发。《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四时不正之气及非常暴寒,而生少阴症。脉微细而沉,自汗,咽不利,一名肾伤寒。切不可用寒凉之药。宜半夏桂枝汤(半夏、桂枝、甘草
【介绍】:见刘开条。
古病名。见《外台秘要·头风旋方》。又称风头旋,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冲阳,见该条。
【介绍】:参见蒋宗武条。
见《陕西中草药》。即竹根七,详该条。
即宣透膜原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