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乍寒乍热

产后乍寒乍热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三。亦名产后寒热往来。由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或败血留滞,经脉阻闭,营卫不调所致。《经效产宝》:“阴阳不和,败血不散,皆作乍寒乍热……,二者何以别之?答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症者,阴阳不和也。”气血虚损者,治宜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方用增减四物汤(当归、芍药、川芎人参干姜甘草)加柴胡。败血留滞者,治宜活血通经,方用夺命丹生化汤加柴胡。

猜你喜欢

  • 方剂

    简称方。方指医方。《隋书·经籍志》:“医方者,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术者也。”剂,古作齐,指调剂。《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根据配伍原则,总结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

  • 护生草

    见《本草纲目》。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 日晚发搐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因日晚潮热引起抽搐,由肺热所致者。临床特点为每逢申、酉、戌时不甚搐而喘,目微斜视,身体似热,睡露睛,手足冷,大便为淡黄色水液。治宜补脾、治心、治肝。补脾,用益黄散;治肝,用

  • 通瞳

    证名。指瞳神极度散大之证。见《银海精微》:“通者,黄仁水轮皆黑,似无黄仁,瞳人水散,似无瞳人,此黄仁与瞳人通混不分,号曰通瞳。”属瞳神散大。参见该条。

  • 木香导滞丸

    ①《松崖医径》方。大黄一两,制枳实、炒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木香、槟榔、泽泻各二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至八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以利为度。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消

  • 白竻花叶

    见《福建中草药》。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 脑砂

    病名。《医学入门》:“(鼻)有流臭黄水者,甚则脑亦作痛,俗名脑砂。”参见鼻渊、控脑砂等条。

  • 足面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足面,状如粟米,痒极入骨,急隔蒜灸之。

  • 筋转

    病症名。因暴力致使伤筋发生扭转之症。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 葡萄形内痔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指多个内痔状如葡萄者。粘膜表面薄嫩,颜色鲜红,便时常有血出。宜结扎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