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心阴虚。详该条。
病名。指生于膝部的痈。《外科启玄》卷五:“膝外有痈,是足少阳经毒,多气少血;膝内有痈,是足太阴经,多气少血。此膝间乃枢纽骨节行动之处,宜仔细治之,不然令人废矣。”证治见外痈条。
见痧法备旨条。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4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6年。本书以脉诊与辨证为纲,卷1以辨脉为主;卷2~4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苦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因气虚而致痰涌气急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鼾嗽,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大虚之症。宜独参汤。”本证可见于心源性哮喘、急性肺水肿等危症。参见短气嗽、气高、痰饮咳嗽条。
证名,见《审视瑶函》。指初生儿双眼红肿,眵多稠粘,目闭不开的证候。详目闭不开条。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初患之时,眼矇昏暗,并无赤痛,内无翳膜……后亦变为青盲。”为肝肾不足引起的内障眼疾常见之候,宜滋补肝肾,用补肾丸加减。
治法术语。即从下施治。①病在下部者治下部,或上病下取,或指下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②针刺下部穴位治疗下部疾病。如气积在腹中,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灵枢·
见《科学的民间药草》。为五加皮之正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