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槐角丸

槐角丸

《中国药典》: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当归100g防风100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涩。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5~5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5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500克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250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肠凉血。治肠风、痔漏下血,伴里急后重。肛门痒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抉寿精方》: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子30克枳壳(麸炒)当归黄芩黄柏侧柏叶(各酒洗)黄连荆芥防风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

【禁忌】忌食生冷。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抉寿精方》

御药院方》卷八: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1斤(麸炒令焦,熟拣净),黄耆(锉)4两,枳壳(麸炒,去瓤)4两,熟干地黄4两,当归4两,防风4两,木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大便涩滞,气结不通,饮食衰少,面黄肌瘦,或下血不止,或在便前,或在便后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炒)144两,红花12两,黄芩96两,防风48两,槐花(炒)96两,地榆炭96两,赤芍48两,大黄48两,枳壳48两,当归48两,生地96两,荆芥穗48两。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或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主大肠火盛,滞热便秘,肠风下血,痔疮痛痒。

用法用量蜜丸每服1丸,水丸每服3钱,空腹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厚味。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医级》卷八: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1两,黄芩1两,地榆1两,当归1两,防风1两。

制法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及脾胃虚而不调,粪后带红,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汤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3两(炒),防风1两半,黄芩1两半(炒),当归3两,枳壳8钱(炒),升麻5钱,地榆3两(炒),生草5钱。

制法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肠风痔血,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方中槐角清大肠以凉血,地榆涩血室以止血,黄芩清热宽肠,防风疏风胜湿,当归养血脉,枳壳破滞气,生草缓中泻火,升麻散热升清也。醋丸米饮下,使热散气清则结化风消而广府肃清,何肠风痔血之不痊哉!此疏利之剂,为肠风痔血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子8两,槐花8两,槟榔4两,黄芩3两,刺猬皮2个(酒浸,焙)。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三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当归地骨皮、猬皮(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每次空心服50丸。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子1两,枳壳(麸炒)5钱,当归尾(酒洗)5钱,黄芩(酒洗)5钱,黄柏(酒洗)5钱,侧柏叶(酒洗)5钱,黄连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地榆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不间粪前后,远年近日。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

摘录《扶寿精方》引朱上卿方

血证论》卷八: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3钱,地榆2钱,黄连1钱,黄芩3钱,黄柏3钱,生地3钱,当归3钱,川芎1钱,防风2钱,荆芥2钱,侧柏2钱,枳壳2钱,乌梅3枚,生姜1钱(汁)。

功能主治清火和血。主肠风下血。

各家论述方中防风生姜以祛外来之风,乌梅荆芥以治内动之风。为肠风立法,本于仲景白头翁葛根诸汤之意。

摘录血证论》卷八

《直指》卷二十三: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1两,防风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半两,枳壳(制)半两,木贼半两,茯神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风泻血,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别名地榆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枝梗,炒)1斤,地榆半斤,当归(酒浸1宿,焙)半斤,防风(去芦)半斤,黄芩半斤,枳壳(去瓤,麸炒)半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乳名瘘;及肠风疮内小虫,里急下脓血。

用法用量地榆槐角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摘录《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蜜炙,为末,炒)1钱,胡椒49粒,巴豆2粒(不出油,研烂,入诸末再研),丁香20粒。

制法上为细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积滞。主气疾,腹内常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姜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疮疡经验全书》卷七: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去梗,为末,入乌牛胆内,挂透风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痔漏有脓血,大便结燥,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平胃散作汤送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七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槐角丸

药方名称槐角丸

处方槐角1两,枳壳5钱(炒),橘红3钱(老树),甘草1钱。

制法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赤金为衣。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2钱,梨藕汤送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猜你喜欢

  • 姜糖煎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姜糖煎药方名称姜糖煎处方生姜汁100毫升 砂糖120克功能主治治老人咳嗽喘急,食即吐逆,腹中胀满。用法用量上药相和,微火温之,一二十沸即止。每服5~10毫升,渐渐咽下。摘录《寿亲

  • 胡麻汤

    药方名称胡麻汤处方胡麻3两,熟干地黄2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麦门冬2两(去心,焙),藁本3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虚劳绝伤赢极,气少不足,四肢消瘦。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

  • 加味姜附汤

    《普济方》卷三十六:加味姜附汤药方名称加味姜附汤处方大附子1个(1两以上者,匀炮分4破;生姜1斤,取自然汁于铫内慢煮附子至干,去脐,焙),丁香5钱,胡椒5钱,木香2钱,毕澄茄2钱,沉香3钱,甘草(炙)

  • 葛花汤

    药方名称葛花汤处方葛根面、小豆花、藿香叶、白豆蔻、益智仁、缩砂仁、香附子、车前子、葛花、葛蕊、白檀、木香、丁香、沉香、橙皮、陈皮、姜屑、官桂、白术、泽泻、茯苓、人参、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汤点服,

  • 金桃酒

    药方名称金桃酒处方古铜4钱(敲如米粒大),核桃肉1斤(与铜同研烂)。制法用好烧酒1斤和铜、桃均入锡瓶内,封固瓶口,将大锅贮水,锡瓶安锅内,桑柴慢火煮1周时,取出埋地下1-2时。功能主治翻胃吐酸。用法用

  • 神功内托散

    药方名称神功内托散处方当归6克白术黄耆人参各4.5克白芍茯苓陈皮附子各3克木香甘草(炙)各1.5克川芎3克 山甲(炒)2.4克功能主治温补托里。治痈疽疮疡日久,气血两虚,寒邪凝滞,不肿不痛,不能腐溃,

  • 单兵散

    药方名称单兵散处方白槟榔1个(鸡心大者)。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脚气冲心。子痫。用法用量用童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调作一服。不拘时候。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三引《简要济众》,名见《产科发蒙》卷二

  • 大尊重丸

    药方名称大尊重丸处方粉霜3钱,黄丹半两,定粉半两,硇砂半两,腻粉2钱,京三棱末1两,白面5钱(少即量添些小)。制法上为末。同和匀,滴水为丸,晒干,炭火上炒令烈焦,再杵罗为末,枣肉为丸,绿豆大。功能主治

  • 青鸭羹

    药方名称青鸭羹处方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250克制法将青头鸭宰杀制净,将赤小豆淘洗干净,连同草果装入鸭腹内,再将鸭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用火炖煮,待鸭炖熟后即成。功能主治腱脾,开胃,利尿。适用于脾虚

  • 山栀子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山栀子汤药方名称山栀子汤处方山栀子仁22克大青升麻各30克阿胶(炒令燥)15克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伤寒发斑,心躁烦乱。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入豉100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