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通圣散

加减通圣散

医学正传》卷六:加减通圣散

药方名称加减通圣散

处方防风15克(去芦)连翘9克(去蒂)川芎15克白芍药6克当归9克(酒浸洗)薄荷6克荆芥穗15克麻黄9克(去根、节,汤泡)栀子9克(去壳)桔梗枳壳(去瓤,面炒)石膏各15克甘草滑石黄芩各9克(去朽)柴胡15克黄连15克黄柏9克 生地黄10.5克(酒制)羌活15克 熟地黄10.5克(酒制)锦纹大黄18克芒消30克皂角刺30克(独生者,去尖)

制法上细切,分八服。

功能主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6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服,日进二服。五六日后,又进二月艮。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

《准绳·疡科》卷二:加减通圣散

药方名称加减通圣散

处方防风荆芥连翘赤芍药、当归川芎桔梗黄芩栀子甘草、青木香玄参牛蒡子、大黄芒消紫金皮、鸡屎子、诈死子、谷藤根、芙蓉根、嫩桕根、青王义。

功能主治疔疮、瘴气、紫游风等。

用法用量薄荷、生地黄,水煎服。

摘录《准绳·疡科》卷二

医学入门》卷八:加减通圣散

药方名称加减通圣散

处方防风8分,白鲜皮8分,赤芍8分,连翘8分,黄芩8分,牛蒡子1钱,金银花3分,山栀5分,归尾5分,荆芥4分,槐花4分,僵蚕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杨梅

用法用量本方原书用半斤,再加苦参半斤,改为丸剂,名“加减通圣丸”。

如初起便秘,加酒大黄1钱半;便难,加皂子3分;胃弱食少,加白术1钱、陈皮半夏各5分;头上多,加川芎8分,薄荷1分;下部多,加牛膝黄柏各4分、遍身多,加木通桔梗地骨皮各6分;心火加黄连,肾火加玄参各4分;气虚加参、耆,血虚加熟地各6分;久虚便利,加硬饭5钱。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猜你喜欢

  • 黑锡丸

    《本事》卷二:黑锡丸药方名称黑锡丸处方黑铅3两,硫黄3两(谓如硫黄与黑铅各用3两,即以黑铅约8两,铫内熔化,去滓苴净,尽倾净地上,再于铫内熔,以皮纸五重,撮四角如箱模样,倾黑铅在内,揉取细者于绢上罗过

  • 归荆散

    药方名称归荆散处方当归、荆芥穗、川升麻、川郁金、细辛、白芷、荜茇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齿痛。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揩痛处,良久盐汤灌漱。摘录《直指》卷二十一

  • 棱术散

    药方名称棱术散处方京三棱3两(湿纸裹煨熟透,另捣),莪术2两(同上制),乌药3两(去皮),甘草3两(炙),陈皮2两(用厚朴亦可)。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夏日因食冷物,气积膈滞,或心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1

  • 逼毒七宝散

    药方名称逼毒七宝散处方黄连、当归、赤芍药、蔓荆子、五倍子各等分,乳香6钱(别研),轻粉3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眼热赤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2盏,煎数沸,滤清者。热洗眼,不拘时候。摘录《鸡峰》卷二

  • 金玉膏

    药方名称金玉膏处方当归身31g,白芷9g,甘草31g,姜黄9g,轻粉6g,冰片3g,白蜡93g(夏)-125g(冬),胡麻油1250ml。制法投前4味药于麻油内浸3天,以文火炸为微黄,滤滓,再加入白蜡

  • 麝香回阳膏

    药方名称麝香回阳膏处方麝香冰片红花儿茶乳香没药黄连黄柏白芷血竭独角莲自然铜黄芩制法制成膏药,每粒1.2克。功能主治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化腐生肌。治搭背、偏口、对口、臁疮、水火烫伤、脚湿气、黄水疮及腰痛

  • 桔梗杏仁煎

    药方名称桔梗杏仁煎处方桔梗杏仁甘草各3克阿胶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各6克 贝母9克枳壳4.5克 红藤9克功能主治治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

  • 摩腰膏

    药方名称摩腰膏别名摩腰丹(《医学正传》卷四)。处方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7.5克雄黄3克樟脑丁香干姜吴茱萸各4.5克朱砂3克麝香五粒(大者)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龙眼大。功能主治治老人、虚人腰痛,及妇人

  • 金不换内消丸

    药方名称金不换内消丸处方苍术半斤(制,去皮),枳壳1两半(麸炒),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三棱(醋煮)1两,蓬术(醋煮)1两,香附子(制)1两,大茴香(炒)1两,干漆(炒)1两,藿香(洗)

  • 芩术四物汤

    药方名称芩术四物汤处方熟地6克,川芎3克,当归6克,黄芩6克,白术6克,白芍(炒)6克。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血调经。主阳盛血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