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四味建中汤

十四味建中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

药方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积劳虚损,形体羸瘠,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小便滑利,大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脾肾久虚,饮食失亏。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四味建中汤

药方名称十四味建中汤

别名大建中汤(《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锉)白术(锉,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耆(炙)茯苓(去皮)熟地黄(洗去土,酒蒸一宿,焙干)各等分

制法上药叹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肾久虚,荣卫不足,形体羸瘦,短气嗜卧,寒热头痛,咳嗽喘促,吐呕痰沫,手足多冷,面白脱色,小腹拘急,百节尽疼,夜卧汗多,梦寐惊悸,大便滑利,小便频数,失血虚极,心忪面黑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50毫升,去津,空腹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锦灰散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锦灰散药方名称锦灰散处方锦帛(烧灰,微存性)1钱,雄鼠粪(微炒)7粒,大枣(去核)3分,麝香(研)少许。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儿初生至7日,脐风发肿,欲落者。用法用量看脐欲落不落

  • 八味平胃散

    《治疹全书》卷下:八味平胃散药方名称八味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神曲(炒)、川芎、麦芽、香附(酒炒)。功能主治疹后脾胃两伤,吐泻交作。用法用量煨姜为引。摘录《治疹全书》卷下《易简方》:八味平

  • 连葛解醒汤

    药方名称连葛解醒汤处方黄连葛根滑石山栀神曲青皮木香功能主治治酒积,腹痛泄泻。用法用量水煎服。加茵陈、泽泻、猪苓、肉桂,分利湿热尤妙。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二引《证治大还》

  • 复黄片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复黄片药方名称复黄片处方黄鳝藤46克白及15克白茅根15克丹参9克 红枣62克功能主治治气虚或阴虚引起的皮肤紫斑。用法用量将上药熬水浓缩,制成5克重的糖衣片,为成人一日量,分两次

  • 硼砂圆

    药方名称硼砂圆处方麝香一两(研),硼砂(研)、甘草(浸汁.熬膏),各十两;牙硝(枯研)二两,梅花脑(别研)三分,寒水石(烧通赤红)五十两。炮制上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两作四百圆。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

  • 附子鹿茸丸

    药方名称附子鹿茸丸处方鹿茸1两,麋茸1两,附子1两,白龙骨1两,麝香1分。制法上为末,以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诸虚不足。主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若觉得力即止,不可

  • 二母补中汤

    药方名称二母补中汤处方知母、贝母、人参、白术、黄耆、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功能主治疟疾发作之后,脉细无力者。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 贝母瓜篓散

    药方名称贝母瓜篓散处方贝母4.5克瓜蒌3克 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2.4克功能主治化痰润肺。主燥热伤肺,咳嗽痰黄,咯吐不爽,咽喉干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 更衣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更衣丸药方名称更衣丸别名朱砂芦荟丸(《医略六书》卷十八)。处方朱砂(研飞如面)15克芦荟

  • 瓜蒂汤

    药方名称瓜蒂汤处方瓜蒂1两,赤小豆49枚,丁香2-7枚。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诸黄,身面四肢浮肿,有虫,鼻中息肉,阴黄、黄疸及暴急黄。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合,澄清,分为两度,滴入两鼻中。摘录《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