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国老散

国老散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聚宝方》: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处方甘草(炙)银柴胡秦艽乌梅肉(焙干)各6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骨蒸热久,三焦壅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次1~2克,食后热汤点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炙煿之物。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聚宝方》

《惠直堂方》卷二: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处方甘草(生)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腹疼痛,呕吐不止,以及虫扰作痛。

用法用量艾叶乌梅煎汤,缓缓送下。

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处方甘草(炙,锉)1分,当归(焙)半分,铅丹(研)半分。

制法上药前2味为散,入铅丹同研匀细。

功能主治小儿脐中汁出。

用法用量扑脐中,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七

《便览》卷四:国老散

药方名称国老散

别名人中黄

处方甘草不拘多少。

制法五月初三、四日,预将上药研细末,用大竹一段,两头留节,在一头钻一小孔,装甘草末于内,其孔用木塞固,勿令泄气,用绳缚竹,候至端午日,置粪缸中,并以砖坠竹至底,49日后取出,用长流水洗净,候干,取药晒干,再研细,贮瓷器内。

功能主治癍疮,痘疹,疔肿,痈疽,诸般恶疮,及中砒毒、菌毒,伤寒发狂言,天行瘟疫毒。痘6-7日不能肥满,或陷入黑色,不能灌脓,及中恶。

用法用量人中黄散(《痘疹仁端录》卷十三)。《痘疹仁端录》本方用法:腊月用大竹筒,两头留节,通一窍,外去青皮,入甘草末于内,用木塞堵其窍,用绳缚紧,浸于粪厕坑中,腊月八日入坑,至清明取起,系长流水中冲过七日,取甘草末晒干,收藏好。每用一二钱,蜜水调下,泻亦无妨。

摘录《便览》卷四

猜你喜欢

  • 柏术丸

    药方名称柏术丸处方黄柏(酒炒)4两,川牛膝(酒炒)3两,苍术(制)4两,木瓜2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热下注。用法用量每服3-4钱,淡盐汤送下。摘录《吴氏医方汇编》卷五

  • 蜂窠膏

    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蜂窠膏药方名称蜂窠膏处方露蜂房。功能主治漏作疮孔。蜂瘘,或风瘘结肿,常出恶脓水。用法用量上为末,以腊月猪脂和。外敷孔上。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

  • 金肺散

    药方名称金肺散处方锡灰1钱,汉防己2钱,郁金1钱半,砒黄2钱,半夏1钱半(汤洗7次)。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诸般喘嗽,急惊风。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小儿加减,食后煎猪肉汤调下,1日2次。摘录《宣明论》

  • 二圣饮

    《普济方》卷八十九:二圣饮药方名称二圣饮处方雄黑豆半斤,皂角针(锉)半斤。功能主治中风。用法用量上用无灰酒2升,同煎至半升,去滓服。得汗为度。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九《直指》卷七:二圣饮药方名称二圣饮处

  • 黄耆十味散

    药方名称黄耆十味散别名黄耆散处方黄耆5两,苦参6两,玄参6两,附子3两(炮),大黄3两,干姜2两,猬皮(炙)2两,黄连4两,槐子6合,猪悬蹄甲1具(炙)。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痔疮,服生槐子煎不觉者。用

  • 清骨滋肾汤

    药方名称清骨滋肾汤处方地骨皮30克(酒洗)丹皮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去心)玄参15克(酒洗)五味子1.5克(炒研)白术9克(土炒)石斛6克功能主治补肾精,清骨热。治妇女阴虚火旺,骨蒸夜热,口干舌

  • 三味蒺藜散

    药方名称三味蒺藜散处方蒺藜250g冬葵果150g 方海150g来源系蒙古族验方。性状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腥,味苦、微咸。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清湿热,利尿。用于湿热下注,

  • 四君子汤加味

    药方名称四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瘀通络。主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

  • 漏芦丸

    《准绳·疡医》卷五:漏芦丸药方名称漏芦丸处方漏芦1两,枳壳(麸炒,去瓤)3两,苦参3两,防风、川大黄、乌蛇。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瘾疹。用法用量方中后三药用量原缺。摘录《准绳·

  • 凉血地黄加人参汤

    药方名称凉血地黄加人参汤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人参、升麻、白术、黄芩(酒炒)、甘草。功能主治妇人痘疮发热之时,热入血室,经水先期而来,至4日不止者。摘录《麻疹全书》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