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艾叶散

艾叶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鹤虱艾叶榼藤子、白胶香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漏疮。

用法用量用瓦饼子内烧烟,熏患处。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圣惠》卷九十三: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别名艾香散

处方艾叶半两(微炒),黄连半两(去须,微炒),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诃黎勒3分(煨,用皮),干姜1分(炮裂,锉),龙骨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冷痢,多时不断。

用法用量艾香散(《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圣惠》卷三十七: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干姜2两,阿胶2两,柏叶2两,艾1把。

功能主治吐血内崩上气,面色如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1升,纳马通汁1升,煮取1升,顿服。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1两(微炒),白石脂2两,白术3分,龙骨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久冷痢,食不消化,四肢不和,心腹多痛,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七十五: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3分(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芎藭3分,干姜3分(炮裂,挫),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寄生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腹内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七: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3分(微炒),地榆1两(锉),干姜3分(炮裂,锉),当归1两(微炒),赤石脂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堕胎后,恶物下,四体虚,困闷不能自胜。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淡竹沥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圣惠》卷七十九: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1两(微炒),黄柏3分(涂蜜微炙,锉),赤芍药3分,黄连3分(去须,微炒),地榆3分(挫),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脓血痢久不愈,肠胃疼痛,不思饮食,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七十二: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微炒)2两,阿魏(捣碎,炒令黄燥)2两,干姜(炮裂,锉)2两,当归(锉,微炒)2两,龙骨2两,黄耆(锉)2两,熟干地黄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断,吃食减少,四肢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八十: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2分(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白芍药1两,芎藭半两,熟干地黄1两半,续断1两,牛膝半两(去苗),桑耳半两,败酱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脐腹时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生姜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圣惠》卷七十三: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3分(微炒),丹参3分,熟干地黄1两半,黄耆1两半(锉),芎藭1两,忍冬1两,地榆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五色,及产后余疾。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两,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七十三: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1两(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龙骨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芎藭3分,当归3分(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半,赤石脂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硫黄3分(细研),缩砂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日夜不止,身体黄瘦,不思饮食;妇人漏下,淋漓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杏苑》卷八: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五倍子白胶香、苦楝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作香炷。

功能主治漏疮。

用法用量放在长桶内,坐熏疮处。

摘录《杏苑》卷八

《圣惠》卷七十五: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1两(微炒),赤石脂1两半,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动下血,心烦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六十: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龙骨1两,艾叶半两(炒令微黄),黄耆1两半(锉),地榆1两(锉),枳实1两(麸炒微黄),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五痔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五十九: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1两(微炒),黄芩1两,赤芍药1两,地榆半两(锉),当归1两半(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血痢,小腹结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六十七:艾叶散

药方名称艾叶散

处方艾叶3分(炒),白芍药3分,熟干地黄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从高坠下,伤于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疮伤经,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猜你喜欢

  • 补气化痰汤

    药方名称补气化痰汤处方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茯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功能主治补气平喘,止咳化痰。主肺肾亏损。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

  • 点眼蕤仁膏

    《圣惠》卷三十二:点眼蕤仁膏药方名称点眼蕤仁膏处方蕤仁半两(汤浸,去皮),腻粉2钱,驴脂1分。制法上先将蕤仁为细末,又下腻粉,以驴脂匀调如膏,盛于瓷盒内,勿令风土入。功能主治风赤眼。用法用量每夜卧时以

  • 粉黛散

    药方名称粉黛散别名黛蛤散处方青黛、蚌粉。制法用新瓦将蚌粉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功能主治痰嗽。用法用量黛蛤散(《中药成方配本》)。摘录方出《医说》卷四引《类编》,名见《医略六书》卷二十二

  • 炒面粥

    药方名称炒面粥处方炒面15克粳米30克制法先煮粳米粥,入炒面,搅匀。功能主治温中止痢。用于寒湿下痢腹部冷痛,兼强气力,补五脏。用法用量空腹食用。摘录《粥谱》

  • 川芎柴胡汤

    药方名称川芎柴胡汤处方川芎、柴胡、黄芩、茯苓、甘草、当归、陈皮、贝母、山楂、红花子加倍。功能主治疹后发热依时,久不治成症癖,发热来时,身烧,口渴,少食,烦闷,热过则和,或日发,或间1日2日而发,或数日

  • 柴葛平胃散

    《症因脉治》卷四:柴葛平胃散药方名称柴葛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柴胡、干葛。功能主治湿热疟,右脉弦长,呕逆胸满。用法用量头痛身痛,加羌活;无汗,加防风。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症因脉治》卷二:

  • 加减理脾清热除湿膏

    药方名称加减理脾清热除湿膏处方党参2钱,于术3钱(炒),茯苓3钱,砂仁1钱,陈皮1钱5分,建曲3钱(炒),石斛3钱,扁豆3钱,白芍1钱5分(炒),灶心土3钱,薏苡仁3钱(炒),益元散2钱。制法上以水煮

  • 防风当归丸

    药方名称防风当归丸处方防风、当归(去尾)各等分。制法上药为丸。功能主治肝经有风,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以致妊娠下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送下。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七

  • 解语丹

    药方名称解语丹处方白附子(炮)石菖蒲远志肉天麻全蝎(去毒,酒炒)羌活僵蚕各30克木香15克 牛胆南星30克制法上研细末,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熄风,化痰,开窍。治心脾中风,痰阻廉泉,舌强不语,

  • 冷金膏

    药方名称冷金膏处方油1升,杏仁(去皮尖双仁)半升(炒焦,捣碎),乱发灰5两,黄柏3两(末),石灰半两,黄狗脂少许,鼠1枚(去皮,切)。制法先熬油,次下鼠及发,待鼠肉尽,即去鼠骨又煎,入诸药,更煎令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