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顾步汤

顾步汤

辨证录》卷十三:顾步汤

药方名称顾步汤

处方牛膝30克金钗石斛30克人参9克黄耆30克当归30克金银花30克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清热解毒。治气血大亏,火热之毒下注,致成脚疽。初起脚趾头忽先发痒,已而作痛,指甲现黑色,以后脚指俱黑,甚则连足而俱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剂而黑色解,二剂而疼痛止,三剂痊愈。若已溃烂,宜多服数剂。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外科真诠》卷上:顾步汤

药方名称顾步汤

处方黄耆30克人参9克金钗30克当归30克 银花30克牛膝30克菊花15克甘草9克 公英15克 紫花地丁30克

功能主治治脱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

口渴者,加天花粉9克。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医林纂要》卷十:顾步汤

药方名称顾步汤

处方黄耆5钱,当归(酒洗)4钱,黄柏(盐酒炒)2钱,知母(酒炒)2钱,熟地黄3钱,肉桂1钱,干姜1钱,牛膝3钱,虎胫骨(酥炙)3钱,金银花2钱。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滋阴壮阳。主脾肾阴亏,湿热下流之足疽。起于足大趾,初痒疼痛,趾甲黑,渐而肉黑,上于足附。

用法用量酒煎服。

各家论述黄耆当归以补气血为主,黄柏知母以滋阴行湿热,熟地黄以壮肾水,肉桂以行血去毒,干姜以益阳去湿,牛膝、虎胫骨以峻劲达之下行,金银花解毒。阴阳兼滋,气血交补,而后毒壅可消。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猜你喜欢

  • 开障去翳散

    药方名称开障去翳散处方黄连1钱,黄芩1钱,川军1钱,连翘1钱,小生地1钱,胆草1钱,菊花1钱,银花1钱,薄荷1钱,木贼1钱,川羌活1钱,蝉蜕1钱,赤芍1钱,防风1钱,荆芥1钱,甘草1钱,黄柏1钱。制法

  • 护从丸

    药方名称护从丸处方川椒5钱,雄黄5钱,杏仁100粒(去皮尖)。制法上为末。烧酒打飞罗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预防杨梅疮传染。主用法用量杨梅疮发疮时,令侍从人服之。每服10余丸,空心白滚汤送下。摘

  • 虾蟆丸

    药方名称虾蟆丸处方虾蟆使君子(炒)皂角(烧)各60克青黛(研)75克龙胆草(去苗)120克雄黄(研,水飞)60克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合匀,水糊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腹胀面黄,肌肤瘦痒,时作寒热

  • 加味肾热汤

    药方名称加味肾热汤处方磁石12克牡蛎12克 生地12克白术3克白芍3克人参3克 元参6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滋肾潜阳。治肾火所致的口燥咽干,面红目赤,耳流脓血,不闻人声者。用法用量用猪肾2枚,煮汤代水

  • 催痔散

    药方名称催痔散处方穿山甲7片(火煅),蝼蛄1个(煅),血余1两(烧灰),黄颡鱼1个(粪缸内片时,火煅过了),脑子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五种痔疾。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五

  • 豆附散

    药方名称豆附散处方大肉豆蔻3个(面裹煨),附子8钱(重者3个,炮,去皮)。功能主治脾弱,泄泻不止。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分作3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空心温服。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 艾附暖宫丸

    《中国药典》:艾附暖宫丸药方名称艾附暖宫丸处方艾叶(炭)120g香附(醋制)240g吴茱萸(制)80g肉桂20g当归120g川芎80g白芍(酒炒)80g地黄40g黄芪(蜜炙)80g续断60g性状为深褐

  • 二苓汤

    《伤寒微旨论》卷下:二苓汤药方名称二苓汤处方赤茯苓半两,木猪苓半两,白术半两,滑石1两,通草1钱,白豆蔻1钱,丁皮3钱,陈皮2钱,桂枝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水饮内停,胸膈满闷,时时呕逆,肢节疼,两

  • 宽膜汤

    药方名称宽膜汤处方白芍3钱,枳壳3分,甘草5分,神曲3钱,白芥子3钱,郁金1钱。功能主治肝气郁甚,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之间,欲咽不下,欲吐不能。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

  • 结毒紫金膏

    药方名称结毒紫金膏处方明净松香1斤,皂矾1斤(煅赤)。制法共研极细末。功能主治杨梅结毒,腐烂作臭,脓水淋漓。用法用量香油调稠,先用葱艾甘草汤洗净患处,再搽此药,油纸盖住,以软布扎紧,3日1换。摘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