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辛毗引裾

辛毗引裾

源见“牵裾”。指三国 魏直臣辛毗敢于强谏君王事。唐李瀚蒙求》:“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典源】《三国志·魏书·辛毗传》:“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厕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 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 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今译】 三国时魏文帝打算将冀州士家十万户迁到河南,当时连年灾荒,百姓饥馑,群臣皆以为不可行,而文帝迁意甚坚。辛毗 (字佐治) 与大臣们一起求见,文帝知他们欲谏止此事,满脸怒气,大家都不敢进言,只有辛毗直陈是非利害。文帝怒不作答,起身入内室,辛毗紧随其后拉住文帝的衣襟,文帝甩开,许久才出,问辛毗:“你为何那么急迫地拉我?”辛毗说:“现在迁徙士民,既失民心,也没粮食可吃啊。”于是文帝改变主意,只迁徙一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进谏。

【典形】 牵裾、切谏辛毗、辛裾。

【示例】

〔牵裾〕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切谏辛毗〕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

〔辛裾〕 元·顾德润《骂玉郎过感皇恩·述怀》:“常怀卞玉,敢引辛裾,羞归去。”


猜你喜欢

  •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旧时形容国君养尊处优,不亲世事。语出《荀子.哀公》:“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三国.魏文帝《周成汉昭论》:“

  • 汉后轻

    源见“掌上舞”。形容姿态轻盈。唐李山甫《燕》诗:“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 鲁连飞一箭

    源见“一箭下聊城”。指寄出书信。唐刘商《赋得射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秋深为尔持圆扇,莫忘鲁连飞一箭。”

  • 麦丘老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〇:“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之邦,遇人,曰:‘何为者也?’对曰:‘臣麦丘之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

  • 东路角巾

    同“角巾东路”。宋王安石《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诗:“东路角巾非故约,西州华屋漫修椽。”【词语东路角巾】   汉语大词典:东路角巾

  • 斑竹

    源见“湘妃竹”。用以写悲戚之情。唐张九龄《杂诗》之四:“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唐孟郊《闲怨》诗:“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词语斑竹】   汉语大词典:斑竹

  • 烟霞膏肓

    同“烟霞痼疾”。宋刘克庄《满江红.三黜归来》词:“轩冕岂非疣赘具,烟霞已是膏肓脉。”

  • 鼎食钟鸣

    见“击钟鼎食”。【词语鼎食钟鸣】  成语:鼎食钟鸣汉语大词典:鼎食钟鸣

  • 啖饭

    只会吃饭。《隋书.贺若弼传》:“文帝曰:‘我以杨素、高颎( ㄐㄩㄥˇ jiǒng 窘)为宰相,汝每昌言,此二人惟堪啖饭,何耶?’”昌言:直说。后人用“啖饭”来骂人的无用。【词语啖饭】   汉语大词

  • 蟪蛄疑春秋

    《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后用为形容寿命短暂或孤陋寡闻、少见多怪之典。蟪蛄,夏生秋死的寒蝉。宋王安石《即事》诗之六:“蜉蝣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