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

鸩,毒酒。饮鸩止渴,比喻明知后果有害,但仍贪图一时之急需,而不顾留下后来的大患。霍谓字叔智,魏郡邺(今河北临漳)人。十五岁时,他的舅父宋光以私自删削诏书条文而被捕入洛阳诏狱,受尽酷刑。为了替舅父辩诬,霍谓给当时担任大将军的梁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的舅父出身仕宦世家,仕途一直比较顺利,行为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品行上也没有任何污点。无故删改诏书条文,他图的是什么,即使对诏书中一些内容不理解,又怎能会冒死罪的危险而去犯法呢!比如肚子饿了吃附子,喉咙渴了喝鸩酒,谁都知道这是断断不可干的事。他怎么能做呢?”梁商看了他的信后,对他的才华和志气很是欣赏,即将宋光免罪释放,霍谓也因此而显名天下。

【出典】:

后汉书》卷48第1616页《霍谓传》“(宋)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酖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例句】:

西晋·葛洪《抱朴子·嘉遁》:“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


并列 鸩:浸过鸩鸟羽毛的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后果。语本《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巴金《谈〈憩园〉》:“年纪大一点的轿夫多数抽大烟,因为他们的体力不够,不得不用这种兴奋剂来刺激,明知这是~,但是也无其它办法。”※鸩,不读作jiū。△贬义。用于形容以有害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剜肉补疮 挖肉补疮。也作“饮鸩解渴”、“止渴饮鸩”。


解释鸩: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喝用鸩鸟的羽毛泡的毒酒来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患。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霍谞是东汉时期魏郡人,年纪轻轻就显示出才气,被推举为明经。不久,有人在大将军梁商面前诬告霍谞的舅舅宋光,说他胡乱改变法律条文,宋光因此被囚禁在洛阳的监狱中,遭到严刑拷打。霍谞当时年仅十五岁,便上疏给梁商说:“宋光是官宦子弟,遵规守矩,没有非分之想。他在州郡中地位最高,每日都盼望着被朝廷征召,并没有丝毫瑕疵缺点,他怎么会无故删改诏书呢?即使他对诏书中的条目有所疑问,也会寻找一种安全便利的办法,怎会去冒这种杀头的危险呢?私自删改诏书条目,就像用附子充饥,用毒酒止渴。还没有进入肠胃,才到咽喉就已经绝命,他怎么会这样做呢?希望将军留意、明察,则宋光幸甚、天下幸甚。梁商看了奏疏,认为霍谞才志很高,当即为他上奏赦免了宋光的罪过,霍谞也因此名扬天下。

近义剜肉医疮

例句

他明知借高利贷还债是饮鸩止渴,可眼下也不得不这样做了。


【词语饮鸩止渴】  成语:饮鸩止渴汉语词典:饮鸩止渴

猜你喜欢

  • 临渴穿井

    穿:凿,挖。临到口渴时才去打井。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语本《内经.素问》:“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见“临渴掘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18:“~,

  • 买骨

    同“买骏骨”。宋苏轼《次韵秦观见寄》:“垂耳困盐车,捐金空买骨。”清 丘逢甲《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易水无豪杰,买骨金台有钝驽。”【词语买骨】   汉语大词典:买骨

  • 枕流意

    源见“漱石枕流”。谓归隐山林的意愿。唐薛涛《酬雍秀才贻巴峡图》:“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 白石郎

    《乐府诗集.神弦歌.白石郎曲》:“白石郎,临江居。前导江伯后从鱼。”白石郎,一说为古代长江一带居民所祀的水神名,或称即白石先生。《乐府诗集》中有《白石郎曲》。唐.司空曙《送流人》:“山村枫子鬼,江庙石

  • 辙中涸鲋

    同“涸辙之鲋”。清袁于令《西楼记.乘鸾》:“吾儿辙中涸鲋,得占龙头,皆因友资之益。”【词语辙中涸鲋】   汉语大词典:辙中涸鲋

  • 作宰弹琴

    源见“鸣琴化治”。称颂地方官善于治理政事。清袁枚《在杭州喜晤鄞令钱竹初》诗:“我闻天台游,定向四明过。中有素心人,作宰弹琴坐。”

  • 木兰征戍女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古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 十荡十决

    形容多次冲击,每次都能突破敌阵。《乐府诗集.陇上歌》:“䯅驄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并列 多次冲击,均能破敌。清·黄遵宪《冯将军歌》:“~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

  • 画龙点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 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遂用“画龙

  •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见〔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