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官名。“行人”省称,即通使诸侯者。②官制用语。指官缺未补,暂由他官兼摄其事。汉朝摄行制度较普遍。有以低级官吏摄行高一级职务者,有以平级而兼摄行者,亦有以文官行武官事者,也有以武官行文官事者。魏晋南北朝沿袭此制。唐时其义又有不同,行某官则以其散位高于职事。宋初,官员散品高于寄禄官品者,结衔时又于寄禄官前加行字。元丰改制后,职事官低于寄禄官一品以上者,于职事前加行字,以此确定其俸禄。


1、代行其职。官缺未补,由他官代理,高级官员兼行其职,或由低级官员代行其职,皆称“”。《后汉书·明帝纪》:“卫尉赵熹,行太尉事。”

2、唐宋制度。由高级散官任低级职务者称“”;低级散官任高级职务者称“”。见《宋史·职官志九》。

猜你喜欢

  • 司稼寺卿

    官名。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复改司农寺为司稼寺,以司稼寺卿、少卿为正副长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为司农寺卿、少卿。

  • 东宫领直

    官名。南朝梁置,韦粲曾任此职。

  • 漕曹史

    官名,汉置,为漕曹副长官,佐助漕曹掾掌漕运事。参看“漕曹”条。

  • 东宫三师

    指太子太师、太傅、太保。

  • 散骑常侍祭酒

    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者担任。南朝梁亦置,以散骑常侍功高者担任,与散骑侍郎高功者对掌集书省禁令,纠察非违。官名,三国魏置,以久任散骑常侍的担任,与散骑侍郎共掌禁令纠察等事。

  • 御史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内史中大夫御史上士佐官,正二命。

  • 掖庭宫教博士

    官名。北齐置,员二人,位从九品。属长秋寺掖庭署,为宦者学官。

  • 内府监

    即少府监,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咸亨元年 (670) 复改少府监。官署名,亦为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少府监为内府监,以内府监与内府少监为正副长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 毳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毳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山东东路转运盐使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改山东转运司置,掌管山东诸盐场的生产和销售事务,领盐场十九所。属户部。秩正三品,以转运盐使、同知、副使为正、副长官。官署名。元置,属户部。掌场灶榷办盐货。元初置益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