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议榔

议榔

苗族民间议事会。类似古代※门款制。亦称勾夯、春酒会、里社会议、丛会、埋岩会议等。各地名称不同,性质基本相似。源于氏族议事会,亦是继氏族公社解体后沿袭其旧有的民主选制度而产生的地缘性榔款组织。氏族每个成年男女对于所商讨的族内外一切问题皆有表决权。经协商制定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法规及惩罚条例。每年或相隔几年或更长时间召开一次会议,制定新的榔规。会议由榔头或款首主持,榔头由各寨六方(或理老、长老、寨老、该歪)推举产生。议事会召开时,榔头手持芭茅和梭标(代表权利和权威)向群众宣布新榔规,背诵历史上的“议榔词”。民国年间,始有汉文记载的榔碑或榔牌,立在路口或寨边。榔款大小不等,以一寨或数寨为一小款,几十或上百寨为一大款,榔与榔或款与款之间无统属关系,需要时可组成临时性联合组织。每个榔或款没有常设办事机构。榔头或款首不脱产、无报酬。任期一年至几年不等。会议期间杀牛饮血酒,会众分食牛肉以示牢记榔规。榔款组织的对内职能是维护社会秩序,管理生产劳动,调解民间纠纷,制定共同遵守的新榔规;对外抵御外侮、外患,包括军事行为及血亲复仇等。榔规一经制定,具有强烈的约束力,任何人,包括榔头、理老、寨老等都必须遵守,不得违背。民国年间,政府推行保甲制度,一些地区与榔款组织结合,改变了其农村公社社会组织性质。

猜你喜欢

  • 北魏平皇帝

    见“拓跋绰”(1358页)。

  • 伊丽道行军大总管

    官名。唐第三次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之行军建置。显庆二年(657)正月,擢右卫将军苏定方为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回纥婆闰副之,率步骑10余万出金山北。先破处木昆,降其俟厅懒独禄。后连破贺鲁军于

  • 踏铜桥

    朝鲜族民间游戏之一。亦称踏瓦。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农历正月十五日,“村民老弱成群夜出城外,鱼贯伏行,后前相续,连亘不绝。令一幼女子步行其上,左右扶掖,唱喏来

  • 青泥浦

    古地名。故址为今辽宁大连市西南小平岛。因此处海底是淤泥及硬泥而得名。是唐与渤海水路来往必经之地。

  • 祭索罗杆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

  • 贵州和云南省

    书名。英文原名《Kwiechowand Yun-nan Provinces》。英国传教士克拉克(G、W、Clark)著。1894年“上海信使”社出版。全书296页,共分13个专题。内容包括:苗、回、布

  • 达尼钦波·桑波贝

    1262—1322简称达尼钦波。元代乌思藏高僧。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族。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其伯叔八思巴、亦邻真,其族兄弟答耳麻八剌饶吉塔先后受封为帝师,而其父耶歇迥乃(1238

  • 完颜铁哥

    ?—约1215金朝将领。女真族。完颜氏。年24,袭父职为速频路(即双城子)曷懒合打猛安。授广威将军,历任临海军节度副使、底刺乣详稳。章宗承安二年(1197),为先锋万户。迁同知武胜军节度使事,以副统从

  • 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

    ?—46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舆。※呼韩邪单于子。※乌累若鞮单于弟。原任匈奴左谷蠡王、左贤王。新朝天凤五年(公元18年),乌累单于死后,嗣位。初图王莽赏赐之利,遣大且渠奢与醯椟王至长安(今西安西北)

  • 移剌瑗

    ?—1234金朝大臣。本名粘合,亦作粘何,字迁玉。契丹族。移剌氏。世袭契丹猛安。宣宗兴定三年(1219),与元帅内族完颜承裔领兵攻宋,累迁邓州(今河南邓县)节度使,兼行枢密院事。哀宗天兴二年(1233